鄱阳湖的这只虾“钳”途无量!
虾尾弹牙、虾球入味…… 你或许不知道,曾是“夏季限定”的小龙虾,如今早已突破季节枷锁,成为全年可享的美味。在浩渺的鄱阳湖畔,九江永修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当地以小龙虾为“密钥”,开启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乡村振兴新路径,让小龙虾书写出乡村振兴的“大文章”。
“你看这稻子多精神!开春养虾时,虾子把土翻得松松的,连肥料都省了不少。等稻子熟了收完,再放虾苗进来,又是一茬好收成!”一位农户笑着介绍道,在她的脚边的田埂上,还放着刚收工的虾笼,笼壁上残留的水草,正悄悄化作土壤的养分。
这正是“稻护虾、虾肥稻”生态循环中的生动一幕,让这片土地“不空闲”。永修创新推行“稻虾连作”模式,实现了生态的良性循环。开春养殖的龙虾改善了土壤结构,将残留饵料化作天然肥料;种植水稻又为下一轮龙虾养殖营造了优良环境。这种模式减少了化肥使用,做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
现在,永修稻虾养殖总面积突破30万亩,拥有连片万亩以上稻虾养殖基地6个、千亩以上稻虾养殖基地30余个,年产值超40亿元。三角乡红旗村千亩示范基地是“稻虾共舞”的生动缩影,环形虾沟与稻田间形成天然“生态廊道”,小龙虾清除害虫杂草,将排泄物转化为有机肥,孕育出品质上乘的永修香米和生态小龙虾,为守护鄱阳湖“一湖清水”贡献着永修智慧。
目前,永修县三角乡稻虾连作面积达4.4万亩,占全乡水田的85%,综合产值超5亿元,这种生态种养模式,是该县绿色发展的底气。
在永修小龙虾产业实现规模化、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科技创新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推动作用。2024年12月22日,永修龙虾种苗繁育中心揭牌,凭借独创的繁育技术,实现了小龙虾工厂化育苗,补齐了冬季、夏季小龙虾种苗供应短缺的短板。依托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独创的离体受精卵仿生保存及离体孵化技术,该中心利用自主研发的孵化设备和受精卵保存设备,可在全年任意时间高效、批量化地进行小龙虾种苗繁育。
“把小龙虾的卵取下在工厂里育苗,能确保一年四季虾苗供应和质量。”江西福虾宝农业科技公司董事长高国华介绍道。目前,该中心已投入使用,可年产抱卵虾3万斤,产出受精卵1.5亿粒,稚苗9000万尾,年产值可达6000万元。
产业的活力更在精深加工中迸发。江西柳伍食品公司车间内,12条自动化生产线高速运转,将小龙虾转化为单冻虾尾、速热即食等产品,实现从“季节限定”到“四季常销”的跨越。为让虾农既养得好又卖得好,永修运用“互联网+水产”模式,借助物联网大数据,实时发布小龙虾市场最新价格,优化整合全国商户和加工企业资源,对接周边电商平台和专业云仓服务,为虾农节约近50%的物流成本,打通了小龙虾销售的“最后一公里”。
永修县稻虾协会会长王贤荣感慨道,以前只能短季节养小龙虾,正常情况下,每年4月至6月集中上市销售,其他几个月特别是冬天和夏天没有鲜虾,现在新技术可以实现一年四季产虾。
生态种养模式的成功为永修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小龙虾成为促进富民增收的支柱产业。每年小龙虾产销旺季,永修稻虾田里,个大肥美的小龙虾随处可见。虾农们将其打捞上岸,经集中交易市场发往全国各地。
江西虾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虾农稳定收益提供了保障。公司总经理周鑫介绍,企业为虾农量身定制了土地流转、订单采购、就业创业等6项联农带农机制,定期开展养殖技术培训,还为来自全国各地的虾商提供分拣设备,助力永修龙虾畅销全国。距离万亩虾田不远处的江西小龙虾交易中心热闹非凡。高峰期时,每天约300吨鲜活小龙虾经分拣、装箱后,通过超15条物流专车迅速运往全国500多个城市和地区。虾农胡少开心地说:“有了交易市场,卖虾无需四处奔波,市场广阔、走货量大,卖得安心,价格有保障。”
得益于小龙虾产业的蓬勃发展,众多永修群众在家门口实现了增收致富。据统计,永修小龙虾产业直接带动1.2万人就业,间接惠及15万农民,人均年增收1500元以上。三角乡村民肖型忠曾经求职无门,生活陷入困境。如今,他和当地虾农走上自主养殖小龙虾的致富之路,每亩增收3500元。“现在市场需求旺,我每天早起下池起虾,挑选后赶忙拉去市场售卖,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肖型忠满脸笑容地说。
从养殖环节的技术突破,到加工端的产品研发,再到市场端的运营破局……要让小龙虾产业走得远、做得大,人才都是撑起产业发展的关键。
在永修县涂埠镇南洲村,有一所小龙虾产业培训学校,其前身是闲置的南洲村村小。为盘活闲置资源,南洲村聚焦产业发展,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引入农业企业,投入800万元将12间闲置村小的教室改造成培训课堂。这所学校创新采用“双师双课堂”教学模式:企业技术骨干与职校教师联合授课,理论教室与千亩稻虾田交替实训。从投料配比到病害防治,从锁鲜工艺到直播带货,定制化课程覆盖全产业链。
42岁的南洲村村民熊小玲曾经在外打工顾不上家,现在培训完就可直接进入企业,每月能挣五千多元。她作为首批学员,已成长为本地龙头企业—江西润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熟练分拣工人。目前,该基地已培训新型职业农民580人,其中28人成为养殖大户,带动全镇种养户年均增收1万元。
如今,永修县正以小龙虾产业为着力点,深耕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大力打造“东虾西甲中香米、果蔬药旅竞芬芳”新型农业产业格局,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在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上,永修县正以小龙虾为画笔,绘就一幅“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相融共生的美丽图景。


